​ 藕汤,是小时候的记忆里的下雪天的火炉子,黑漆漆的蜂窝煤上跳跃着红红的🔥;上面压着一厚重的大瓦罐,随着奶奶一堆排骨和藕块加入到里面,再添水,盖上盖;地下的通风口页仅留对准卡口的小缝隙;以保证长时间的不熄,过了一夜后,端着冒着白气的一碗给我~。

​ 于是乎此记忆就永远被定格到了这里,不消散。

[TOC]


本文初发于 “偕臧的小站“,同步转载于此。


​ 只记得那一年的大雪,落得屋子庭院和四周都是白茫茫的一片,兴奋的趴着看向窗外,大雪飘零,一直持续着;厨房的瓦罐藕汤在火炉子上发出嘶嘶的声音~~。以及奶奶多次前去换煤和加水的背影,构成了小时候家的部分回忆。

​ 后略年长,一直不偏好喜欢喝汤,即使藕汤亦是如此。可毕业工作一年后,天逐渐冷、哈着气,生出白雾~。

​ 忽然一日开始想和藕汤了,开始想念我的奶奶了。再后来后续的一段时间,愈加的特别的想要去喝藕汤,或是想要尝一下其中滋味、滋补一下身体;亦或许是在想家和家人。

​ 独一份的藕汤乡愁,是回忆小时候奶奶的藕汤,亦是回忆小时候的无忧无虑。遂周末抽空就满大武汉的的去探店–专职去寻找藕汤,当然,也有其它美食,但在其它篇中再书写。



燕子煨汤馆

​ 武汉的一家小店,在武汉的中心老城区,依稀记得老板有两家店铺,相距不远。但去的最多、也是最频繁的是下面店铺,得单独开车一个多小时,只为了一碗十几元的藕汤。

​ 连续的两个月,去了约四、五次,中间没去的就是穿插去探其它店铺的藕汤了。巧合的是,每次去都是安利一个人陪同我去(多年的发小同学、熟识的漂亮的小仙女、工位旁的好基友等),只为分享美食与这份快乐。

​ 使用小时候印象中的火炉子和蜂窝煤慢慢熬出来的汤,随着汤干再加水;最后出来的汤清淡、入口润后、带着淡淡葱花香、以及入味的排骨味、每一口都是回味无穷(清、香、淡、暖);最后轻咬一口粉藕,牙齿还未相碰,口中藕块便已成两瓣;细细咀嚼入喉,一股丝滑的温暖入胃。除了舒适惬意之外,就便是回味无穷。虽然去途远、但属实值得。且因个人喜好此清淡但入味的汤、故甚是推荐,此汤入口极佳,感觉灵魂都会汤(水)给滋补修复了。



爱喝汤

​ 此店铺相距商家不远、相隔几站即到;记得也是在老城区中间窜梭、最后走过一转角落、右转后径前行直数十余步,即可到门口。

​ 其老板(亦是厨师,记得好像师承小桃园)一手鸡汤已经炉火纯青,其藕汤也独具一格、意料之外的是可以其它配料等(如粉条、年糕等,记得此类有很多),随喜好添加,甚是惊喜。和上一家对比,其味道明显有不同风格。

​ 此处藕汤、色泽偏向乳白,带有油星点缀,且久置一会,其上便会浮上薄薄一层黄油。整体味道略偏向甜,记忆中里面还有一丝鸡汤的味道(老板偶尔也会将鸡骨汤作为藕汤的汤底)。其藕也是粉藕、但浓汤带微油,入喉的感觉为 甜、鲜、油香。最后价格也不贵,越 20 出头。



董厨煨汤馆

​ 此店铺亦是相隔一条街,每次都是先遇到此店铺,再前行,才到上面两家。也是去过的藕汤数家中店铺面中最大的一家。记得第一次去的时候,中午 12 点才出发,最后抵达已近 14 点,进店,告示方知营业时间 11:00-14:00 和 16:00-忘了。刚好过点,但却是一路饿着肚子和专程前来来的,难忍,故去其其他家。

​ 后再次单独前来,掐着饭点来的,得以满足。记得生意很好,人多且没位置,不愿久等;推荐下与一阿姨等人拼桌之,后意外的与之交谈甚欢、同是专门为探店藕汤、也同是希望想要找到一份脆藕的藕汤。每个店有每个店的特色,记得这里的的价格略贵七十多;点的是招牌的藕汤,等待,上汤,期待的搓搓手,最后上来的分量确实很足(当时两人都没吃完一份,才吃了 1/2)。

​ 印象里面,油很重、且有大骨头,有吮吸骨头之快感。整体影响比较偏向油腻,应该是适合多人一起来,再点数个青菜、和点心之类,汤为主菜。一群人共同食之,应该会很佳。其藕亦是粉藕,汤的味道和整体感觉为 厚油、量大、鼾、略甜、大骨头吮吸的快乐 。像本次独点一藕汤(量也大),重油之下缺青菜来压油腻感,几勺舀下去便已经饱了;亦或是与我食偏好清淡(但入味)有关。但店铺其食客众多,相比亦是有其出彩之处,只是此来匆匆一尝,还未曾被我发现罢了。后打包回去,发现此藕汤用来泡饭,味道倒是不错。开心~~

​ 至于对应的汤图暂没找到,好像被误删了(相册翻找了两遍未发现)



​ 在武汉探店(藕汤系类)中,发现均为粉藕、可幼时的记忆和舌头的味蕾告诉我,自己更想吃到脆藕的藕汤,后续亦会持续探店,希望会有所发现,但估计脆藕这类只有家里才能吃到吧,虽然略有缺憾、但现有粉藕口感亦是也很满足。后续若有比较适合的藕汤店铺,再来更新此文。

​ 人各有饮食的偏好、若是恰好找到一家和味蕾共震,偶尔去之,每一口便都是满满的幸福。